首页 >> 照明变压器

第三次工业革命不是吓唬人的铝支架

文章来源:高端五金网  |  2022-07-07

第三次工业革命不是吓唬人的

第三次工业革命不是吓唬人的2013-01-15 14:54:55 来源:王德培博客分享到:摘要:智能化推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,将颠覆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,对国家和企业的冲击力绝对不是吓唬人的。

今年流行的《第三次工业革命》一书,让这一概念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度,并在现实中出现异动:近期,富士康已经用机器人替代人工,一条生产线上的人工数量竟然由30人降至5人,机器人革命大有山雨欲来之势。而多数国人似乎仍沉浸在“世界工厂”的荣耀中不能自拔,将“第三次工业革命”视作为一个遥远的概念、一个时髦的饭后谈资、一个西方炒作的虚头,毕竟这种淡定也不无现实道理。虽然3D打印技术在20多年前就已出现,但目前仅有小范围的应用,2011年美国3D打印的市场规模只有17.1亿美元,个人3D打印的市场占比仅为5%左右,中国制造似乎不用太着急。不过,鉴于前瞻性预判的必要,人们不得不审视一个现实命题:第三次工业革命究竟是真还是假?

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降临,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和外在的现实性,本身就是个真命题。表面上看,蒸汽机和电力的应用分别推动了前两次工业革命,新能源和信息技术推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,但实际上,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都有其内在的推动力——变革的巨大红利激发了人类技术创新的热潮,以至于近300年来的技术进步从未止步。不仅如此,当下人口膨胀、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的危机,正倒逼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、新能源开发等领域的革命性变化;后金融危机时代,欧美扛起从金融回归实业的大旗,寄希望于以技术创新推动再工业化浪潮,以重振制造业摆脱金融危机。这些因素都孕育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渐行渐近,而如今的智能化浪潮,则将其逼到了即将爆发的临界点。与前两次相比,第三次工业革命集中体现在信息应用的巨大进步,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应用带来信息传输的网络化,开启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上半场和信息大爆炸时代。而眼下,信息革命正在进一步升格为信息处理的智能化,3D打印机的出现和智能机器人的应用,预示着人类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和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开启。机器人由于性能改善与成本下降,越来越替代了普通劳动力,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比例已经高达33%,中国去年的机器人进口量同比猛增62%。可见,机器人替代人工的时代拐点并不遥远。

智能化推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,难免会颠覆工业经济的生产生活方式:①集中的标准化生产转向分散的个性化生产。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活动,是依靠企业和工厂,集中大量的资本、人力、原材料,实现商品的标准化生产与统一流通;而随着智能制造的到来,人在智力与体力上的不足进一步被机器所弥补,人依靠智能化的机器就能够实现分散的、个性化的制造,实现自给自足的生产与消费活动。②粗放式的流通转向智能化的内循环。工业经济的粗放式物流,已经引发城市规模的膨胀和交通拥堵等弊端,而随着信息传递与处理的智能化,信息流可以与人流、物流进行有效地匹配,无形的信息流大大减少无效的人流与物流,随之而来的可能是:家庭办公取代上下班高峰,城市与农村的界限模糊等。③资源利用的革命。工业经济总是饱受资源短缺的困扰,而未来商品制造与流通的智能化,可大大减少无效的资源消耗,资源循环利用的比例大大提升,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占主导(如自我发电的建筑),与之相匹配的材料革命也就会随之出现。④人的生产权重下降,生活权重上升。智能化将人从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,生活的权重则相应地上升,甚至生产活动本身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,如将制造活动作为生活体验的一部分。由此可见,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能将人类从商业社会引入到市民社会,社会活动的协调机制大大增加,社会组织架构的变革会超乎想象。

鉴于上述颠覆效应,国家与企业的命运都难逃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再造,其冲击力绝对不是吓唬人的。对于国家来说,工业革命历来是大国兴衰的推手。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大英帝国,第二次工业革命造就了美国与德国的崛起,而日本与美国在信息革命中的分道扬镳又注定了各自命运的迥异。美国依靠“信息高速公路”引爆了“新经济”,抢占信息革命的制高点,日本则固守传统制造业的优势,错失信息革命的时代机遇,陷入“失去的20年”。如今,中国刚刚成为“世界工厂”,就面临着前有产能过剩、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阻击,后有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追兵,发达国家试图用机器人打败中国工人,如美国的服装制造业依靠机器人裁缝实现了起死回生,这种前后夹击的困境可能让中国制造业“倒霉”。但是,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,中国与世界基本上处在同一起跑线上,中国制造业若能引领潮流,又何尝不能“更上一层楼”?

对于企业来说,企业的命运沉浮维系于工业革命的推波助澜,若无视其冲击力,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。在大拐点、大变革的时代,工业革命诞生了一些行业的同时,也在消灭一些行业,企业的命运并非能够完全自我主宰,企业的命运大多是行业命运的真实写照,企业家的成败也不过是“时势造英雄”和“天意弄人”。一方面,引领潮流的企业纷纷崛起。正是嗅到时代变革的气息,走在行业变革的最前沿,才导致一大批企业的崛起,从通用到微软、从苹果到脸谱都是如此。阿里巴巴的横空出世,固然离不开马云的个人能力,但更离不开互联网革命的机缘——互联网改变人类的交易方式,电子商务蚕食传统商业的空间。另一方面,墨守成规、错失变革的企业则不断被扫地出门。固守旧业,跟不上时代的“英雄”钢笔、“泊头”火柴纷纷没落;错失智能家电的索尼、松下年年亏损;错失智能手机的摩托罗拉被收购;错失数码技术的柯达宣告破产。可见,未来的各种变革都值得企业予以足够的重视。

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冲击,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在于对以下几大因素的把握:①能否引领创新。毫无疑问,能否引领工业革命中的创新浪潮,是企业能否成为伟大企业的标识,这也是无数企业家所梦寐以求的,但往往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,毕竟伟大的企业是稀缺的。不过,企业即便不能引领创新,也至少需要避免陷入落后,否则就等于追随失败。②能否与创新互补。虽然多数企业难以引领创新,但退而求其次还是较为现实的,即:与创新的产业和企业在产业链上形成互补,搭乘创新浪潮的顺风车,也能够感受到“树大好乘凉”的快意。在这一轮智能手机的浪潮中,苹果与三星的供应商都能活得有滋有味。③能否掌控资源。无论未来的工业革命以何种面貌示人,相配套的能源革命、材料革命总是必不可少的,相应资源的需求与价格容易井喷。若能前瞻性地掌控特殊资源,就容易坐享工业革命的资源红利,如铀矿之于核能、锂矿之于电池材料等。④能否灵活调整。鉴于工业革命冲击下的形势多变与变化莫测,无论企业能否在前三点中占据一席之地,灵活调整的经营策略总是最基本的生存与发展之道。因为过往的成功容易让企业产生经营业务上的路径依赖,逐步与时代变革的潮流脱节,最终是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。因此,企业即便没有对于未来趋势的前瞻性预判,也需要做好灵活调整的准备,如避免经营业务的单一化,进行多元化尝试的未雨绸缪等等。

上一篇:盲目推行城镇化将给中国留下无穷后患下一篇:多地演愚公移山 城镇化应告别掠夺式增长

圆环链疲劳寿命测试机

济南中创弹簧试验仪

弹性件疲劳寿命测试机